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酒的DRY

最近在練習喝酒
目前只喝過台皮黑賣知
青鳥皮久
潮日的乾杯
----------------某本行銷的書內容----------------
因為在書上看到
朝日用dry 幹掉 騎0皮酒的事
登上日本第一寶座
對dry產生興趣

之前的酒是用製作方法來為酒取名
但朝日不打混戰
首創用「味道」來區分市場

dry 區 和 非dry區

不久後騎0推出一番醡應戰
但還是走不出製作方法的老路
----------------------書不在手邊,憑印象打的-------------------

今天看了美味大挑戰第18集
有關dry 的東西
==========書裡內容===========
DRY 是形容帶辣味的意思

好的日本酒有米甘味
好的葡萄酒有葡萄甘味
好的啤酒應有麥的甘味

dry 含在嘴裡時,舌頭有強烈刺激
但裡頭沒甘味
喝下肚後刺激的味道也沒了
整體感覺淡而平坦

以下是傳統啤酒做法



啤酒原料是大麥的麥芽
大麥泡水就會從胚芽長出麥芽

這裡面有很多酵素作用

將麥芽乾燥過後再加水
酵素就會活化,

可讓麥的澱粉質轉化成適合酒精發酵的糖份

這叫糖化麥芽









正統啤酒只用麥芽和啤酒花



糖化麥芽捨棄麥芽(米白)後
可得到麥汁

麥汁加啤酒花煮到沸騰
冷卻後再加酵母進行酒精發酵






發酵八天後去除雜質
進行熟成,啤酒就完成了







DRY




因為加入米、玉米和澱粉以後味道比較清爽
且價格便宜,後來才被常作原料

味道比100%麥芽淡


啤酒公司的dry 有2大共通點

第一是使用發酵度的酵母

令麥汁裡的糖類轉換成酒精的比例較高
酒精度
甜度降低
味道也較


第二是使用玉米和澱粉當輔助原料



啤酒的勁道是從大麥來的
大麥的蛋白質,胺基酸分解
在發酵過程裡供酵母利用
剩下的胺基酸則為啤酒帶來紮實醇厚的風味

這就是dry所欠缺的
為何會如此
理論上歸納出三個可能性
  1. 酵母發酵度高,所以胺基酸都被分解完了
  2. 在發酵完成的階段,胺基酸被過濾掉了
  3. 一開始原料的大麥比例就不高
三是最有可能的

麥芽少
提高米和玉米的用量
就變成又辣又沒味的啤酒

書中看到的牌子有四款

pin騎0
poroporo
潮日
kanetory


==========沒了===========


買了 潮日生啤酒 super dry
喝下去普普通通
只打一次酒嗝(超嗆)
就這樣
不喜歡也不討厭

之前喝的酒都有難入口的苦味
但潮日的乾杯和 dry 就還好

後座力的話
dry 會頭暈
其他就不會

結論
dry有點兒貴
我不承認dry是正統啤酒
酒真的好難喝…

1 則留言:

背肌 提到...

好有研究精神,GOOD